中華文明的源頭:軒轅黃帝「人文初祖」

軒轅黃帝是誰,他真的存在嗎?

軒轅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當時的「天下共主」。相傳軒轅黃帝出生於三月初三,民間有俗語流傳:「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目前最早明確記載對軒轅黃帝的傳世文獻,是出土的戰國中期齊威王時期的銅器,銅器刻著銘文「高祖黃帝,邇嗣桓文」。

歷代文獻記載,《漢書人表考》中說:「黃帝,有熊國國君武王少典之子。少典娶有蟜氏,名附寶,感大電繞樞,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黃帝於天水。」《史記·五帝本記》寫道:「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唐朝《軒轅黃帝傳》記述:「軒轅黃帝,姓公孫,有熊國君少典之次子也。其母西橋氏女,名附寶,瞑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於郊野。附寶感之而有娠。以樞星降,又名天樞。懷二十四月,生軒轅於壽丘」。

用現代漢語說:軒轅黃帝出生於有熊國,父親是有熊國國君叫少典,母親叫附寶。有一天,附寶看見一道電光繞著北斗天樞星周圍,光芒穿透夜空,照亮了郊野。附寶因此受到感應而懷孕。懷孕二十五個月後,在軒轅之丘生下黃帝。軒轅黃帝的出生很不一般,這對於被現代科學觀念很強的人來說,可能有些難理解,但出土的銅器銘文,證明一個確鑿的事實:軒轅黃帝真有其人。

軒轅黃帝為什麼尊為「人文初祖」?

「華夏始祖」,「人文初祖」,「人文始祖」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指中華文明體系源頭那位開始的祖先。軒轅黃帝被視為華夏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尊為人文始祖,這個與他開創中華文明有關,從吃穿住行、文字、姓氏,婚姻到葬禮,從治國,醫學,音樂,曆法,農業、手工業、建築、兵器製造、交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幾乎涵蓋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後世傳承延續的,基本都在這個文明體系範圍之內。

軒轅黃帝統一中華與華夏民族的誕生

在黃帝之前的天下共主是神農氏的炎帝。據《呂氏春秋》記載:神農氏一共傳了十七世。這十七世都沿襲神農氏的稱號,都稱為炎帝,最後一代炎帝名叫榆罔。到了榆罔時期,神農氏的統治已經走向衰敗,諸侯不再聽從他的號令,恃強凌弱,戰亂不斷,生靈塗炭,而炎帝榆罔也沒能力約束或討伐那些作亂的諸侯,天下大亂。

軒轅黃帝繼位成為有熊國國君,注重德行,教化百姓,漸漸國家大治。同時積極增強武備,加強防守,發明瞭車和船,使交通變得非常便利,並將之運用於軍事,用車作戰,用弓箭等先進武器裝備軍隊。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若干年後,有熊國被治理得非常強盛,威望越來越高,各國諸侯不斷歸附於他。

最終,炎帝榆罔與軒轅黃帝在阪泉(今河北)的曠野展開了大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戰。經歷阪泉三次角逐後,炎帝失敗並臣服,發誓不再與黃帝抗衡,並協助軒轅黃帝發展農業。重視德行的軒轅黃帝取得了勝利後,沒有屠殺炎帝部落,雙方結盟,促成了炎、黃兩大部族的大融合,華夏民族從此誕生。所以,後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當時生活在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的九黎族,其首領蚩尤,強悍凶猛,經常侵擾其他部族,殺戳無辜。軒轅黃帝整合了炎、黃兩大部族後,在涿鹿之野打敗和滅了蚩尤後,又經歷了大小共五十二戰,討伐不服帝命的諸侯,首次統一了中華。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

軒轅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統一了華夏族的帝王,制定典章,舉薦賢能,封禪祭天,大治天下。史載軒轅黃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為黃,故稱黃帝,揭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大幕。

涵蓋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發明創造

兵法布陣

九天玄女傳授給了軒轅黃帝天書《龍甲神章》,具體內容無法確知,據說內容涉及到天地之道、陰陽機要、兵法、布陣、號令鬼神等天機祕術。黃帝令風后根據天書的內容,演繹出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等。據說後來這些祕學一直在世外祕密流傳,曾傳給過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

鎮邪大鼓

九天玄女還教軒轅黃帝製造了八十面夔牛鼓。《山海經》記載:東海入海七千里處,有一大山叫流波山,山中有巨獸,樣子像牛,通體白色而無角,只有一隻腳,它每次出入水中都會招來大風雨,能發出日月一樣的光芒,叫聲像打雷一樣,巨獸名字叫夔。軒轅黃帝用它的皮製成鼓,用它的骨頭作鼓槌,聲音能傳到五百里外。後世的中華文化中就出現鎮邪的威風大鼓。

治國方略

在治國制度上,軒轅黃帝奠定天下後,「黃帝始分土建國」,「命風後方割萬裡,畫野分疆,得小大之國萬區」。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設立史官,而後中華歷朝歷代都沿襲了史官制度。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理大臣。定期巡視各地,瞭解民生民情。

鳳凰降臨人間,在宮中築巢,龍為軒轅黃帝駕車,麒麟遊走於苑囿(明朝 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局部)

造屋築城

軒轅黃帝教百姓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當然也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黃帝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 海內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

倉頡造字,隸首作數,容成造歷

軒轅黃帝令倉頡造字,黃帝還命令大臣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命令大撓作甲子,容成造歷。據說隸首精通於數,開創了中國的數學,最原始的算盤和算術據說都是隸首發明的。制定了當時的曆法《調歷》,再經過以後歷代的完善修改,就成了沿用至今的《黃曆》。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

紡織技術

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為西陵氏女,發明種桑養蠶和抽絲,織絲為綢,縫綢做衣,後人稱她為「先蠶娘娘」。但抽絲和織帛卻有了困難。那時有一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面部醜陋的女子發明纏絲的紡輪和織絲的織機。軒轅黃帝得知後,對此項發明大加讚賞,讓她給眾人傳授技藝。後來軒轅黃帝娶了這位醜女,作為次妃。這位次妃被後人尊稱為嫫母。從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後人稱她為「先織娘娘」。

中國傳統服飾的開端

軒轅黃帝命伯余作衣裳,胡曹發明帽子,於則發明鞋。《周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據說黃帝之前,人們穿的是獸皮及麻葛短衣,作用只是用來遮羞、抵禦風寒、保護身體。從軒轅黃帝開始,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正式的衣裳,才將服飾作為一種禮儀與制度,教化天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黃帝作衣裳應為中華漢服文化的起始。

蒸飯烹飪

軒轅黃帝命雍父發明瞭舂和杵臼,軒轅黃帝接著又令人製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彤魚氏,軒轅黃帝的第三妃,發明瞭烹調和筷子,負責教人們烹飪飲食,被後世尊為烹飪始祖。黃帝的另一個次妃方雷氏發明瞭梳子。

五音十二律

軒轅黃帝命令泠綸取谷之竹以作簫管,確立五音十二律。榮猿鑄十二鐘,作為天下律呂校音的標準。創作了大型樂舞《雲門大卷》,用來祭天。黃帝親自創作琴曲《華胥引》和上古神曲《清角》。《列子》中記載:軒轅黃帝夢遊華胥國,醒來後,悟得養身治國之道,便以道治國,經過二十八年後天下大治,差不多治理得同華胥氏國一樣,成為半人半神的理想國度。創作上古著名的琴曲《華胥引》,以示紀念。

關於《清角》,《韓非子》中記載:軒轅黃帝在西泰山召開了一次神鬼大會,他乘坐着由六條龍導引的象車,車的左右各站立着一隻畢方神鳥,風伯作法為他清掃道路,雨師降下甘露使塵土不再飛揚,虎狼在前面開路,鬼神在後面保駕,騰蛇伏在地上以示恭敬,鳳凰在上空盤旋為他遮擋驕陽。軒轅黃帝召集這次鬼神大會後,便創作了《清角》以示紀念。

奠基中國傳統醫學

軒轅黃帝與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等談論醫學,並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就是《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 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軒轅黃帝被稱為中醫始祖。

《占夢經》

軒轅黃帝為戰勝蚩尤集團軍為憂心的日子裡,在夢中得到點化得到兩個人的名字,派人尋找,最後在遙遠的海邊找到了風後,在大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和力牧為將,最後戰勝蚩尤。軒轅黃帝因此著有《占夢經》十一卷傳世。

聖道之劍

據說是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軒轅黃帝所鑄,名軒轅劍,又稱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後傳與夏禹。 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乃中華民族的象征。(明李承勛《名劍記》)

規範葬禮

據說在軒轅黃帝確立葬禮之前,人死後便用柴草包裹著,扔到野外,也不埋葬,任憑野獸啃食。軒轅黃帝建立了葬禮,完善了中華禮儀制度,製造棺槨以埋葬死者,使死者入土為安,明示了人類的尊嚴。

另外,打井,旗幟與冠冕,造舟車及指南車等也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創造發明。

中華血統與傳世姓氏

《史記》記載:軒轅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中華文化中這些姓氏流傳下來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等都是軒轅黃帝的子孫。另外《山海經》記載,犬戎、北狄等蠻夷民族也都是軒轅黃帝的後裔。

以德為重,改變部落搶親陋習

後世之人,把西施看作是天下美女的代表;把最醜的女子,則比作嫫母。軒轅黃帝為甚麼要娶一位最醜陋的女子──嫫母,作為自己的妻室呢? 那時的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暗地搶婚的事件。「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軒轅黃帝身體力行,親身做到重德輕色,選中了祁部落的醜女為妻,封號嫫母。自從黃帝娶醜女為妻後,部落之間的搶婚事件逐漸減少,最後眾人真的改變了。

軒轅黃帝何處去?

司馬遷在《史記》上說「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說軒轅黃帝獲寶鼎與神策,懂的順天而治,知陰陽、生死變化之理,行道天下,是個修煉得道之人。

軒轅黃帝在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明朝石銳《軒轅問道圖》局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相傳軒轅黃帝曾去向當時的神仙廣成子問道,在得法悟道後,治理國事的同時還靜心修煉。後來,黃帝在橋山山下,鑄造了一個大鼎。當鑄成那一瞬間,天忽然開了,降下一條黃龍迎接他。軒轅黃帝與隨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黃龍,白日昇天,圓滿功成。福分不足的群臣來的太遲,只能抓住龍鬚,結果龍鬚脫落,他們也掉下來了。

這時候,萬民百姓親眼看到了這神聖壯觀的一幕!那些沒跟上的臣子與百姓,感恩懷念之餘,把軒轅黃帝留下來的衣服,埋葬在橋山山下的衣冠塚。至今,在陝西省中部有個黃陵縣,黃陵縣城北有座橋山,橋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相傳這就是軒轅黃帝的衣冠塚,稱為黃陵。該縣也因此而得名。

結語

古代的中國,被譽為神州大地,五千年的文明是神傳的文明。既然是神傳的、神照看的文化,必然有超常的現象。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超常高端的「黑科技」,例如河圖洛書,八卦,易經,以及幾十年前考古發掘的陕西神木石峁古城裡(考古界推測極可能是「山海經」所載的黃帝下都),有顯微加工科技、高端天文設備等。想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看這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