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賀新年
除夕之夜過去,從凌晨開始,傳統的中國人便開始放爆竹煙花,家家戶戶都會抱出大捆大捆的鞭炮燃放。這家剛放完,那家響起,或附近幾家鞭炮齊鳴,響徹雲天,這樣一直到天亮,稱之為「爆竹聲聲賀新年」。
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詩中這樣描寫:「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爆竹行》更寫出了過年燃放爆竹的深意,詩云:「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原來,人們燃放爆竹,為的是驅除邪魔,迎接吉神,增添喜慶。
拜年始於唐代
大年初一,處處喜氣洋洋,慶祝新年來臨!人們穿起新衣,給親朋互致祝福,這就是新年裡最重要的活動:拜年!相傳,拜年的習俗,始於唐代。
話說唐太宗李世民歷經百戰,終於統一了天下。登基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國勢日盛。可有一件事,讓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很早就跟隨了唐太宗,他為人俠義,戰功赫赫,可就是對尉遲恭有點不服氣。而尉遲恭呢,武藝超群,公正忠直,還救過唐太宗的命,在程咬金面前也不相讓。其他大臣之間,也或多或少存在著矛盾。唐太宗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便向魏徵問計。魏徵於是說出一個方法來……
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大家上朝後,唐太宗宣布新年放假,大家不用上朝,「不過,你們在初一這天要做一件事情。」眾大臣請唐太宗賜教。唐太宗這樣說:「從今以後,每逢過年,大家都相互拜年。借著除舊布新的機會,捐棄舊怨,增長新誼;誠心誠意地找到對方的優點,並反省自己是否有虧待他人之處。」
眾人聞之,紛紛稱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開始相互拜年了。程咬金行事素來積極,早早的,就給幾位同僚拜了年。也想去尉遲恭家消除嫌隙,可就是邁不動腳。他回到府中,正左思右想,忽聽得老家人來報,尉遲恭前來拜年了!
程咬金一聽,真後悔自己猶豫,讓尉遲恭占了先。他急忙整好衣帽,出外迎接。尉遲恭望見程咬金大踏步前來,趕緊上前作揖,說道:「尉遲恭學識淺薄,平常對程將軍多有得罪,今天向程將軍拜年,還望見諒!」程咬金是個憨直性格,聽尉遲恭這麼一說,連忙咧開大嘴說道:「哪裡哪裡,以往都是我不對,今後定與尉遲將軍同心,還望將軍原諒老程!」
從此,程咬金家和尉遲家關係和好;滿朝文武也都親熱友好,互相諒解。「拜年」的風俗於是也從此流傳了下來,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