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悔銘》奇文賞析

六悔銘》作者是北宋名相寇準,全文雖然僅僅42個字,但卻提綱挈領般道出人的生命旅途中需要正視和正面對待的幾大問題。如果在小孩幾歲童蒙教育之時,能接受這樣的理念,相信對小孩的教育會打下很好的勵志基礎。而且,該文僅42個字,易學易記,是父母經必不可少的經典之作。

六悔銘》原文

北宋•寇準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賞析

寇準(公元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宋真宗時封萊國公。所以,寇準又成為寇萊公。

寇準雖然出身於書香門第,但寇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但就這樣的貧寒環境,卻造就出一個挽救江山社稷於傾覆中的賢相。其一生的才華及處事為人恐怕與《六悔銘》勵志顯然相關。清朝名臣曾國潘對此文推崇備至。

「銘」是古代文體之一。器物銘文起源甚早,最為人朗朗上口的是商湯時期的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用於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

「文心雕龍」書中說:「銘者,名也,觀器必名焉。正名審用,貴乎慎德。」古時多刻銘於器物,如鼎銘,盤銘。秦、漢以後,或刻於石,如班固的「封燕然山銘」、張載的「劍閣銘」,一般稱這類為碑銘。有的立石勒刻於某些名山大澤的,稱為山川銘文。有的刻於日常器物或自己的居室上,稱為器物居室銘。其中室銘最有名的,首推劉禹錫的「陋室銘」。劉禹錫運用八十一字,立意新穎,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有的銘文意在警戒,因置放於座處旁邊,故稱座右銘。

(1)官行私曲,失時悔

為官時徇私枉法,利用職權行使不正當的行為,等到失事時才後悔,恐怕為時已晚。許多人抱著濟世救民的志向投身仕途,卻因受不了誘惑走上歧途,實在可悲!

為官者,要心平如秤,不能任意輕重,要心靜如水,不能輕易動搖。不為個人利益或喜或怒,有失偏頗,甚至受賄、包庇、冤獄,置法令於不顧。在其位,謀其政,謀的是國家的政,為的是人民的利。

(2)富不儉用,貧時悔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富貴時不知勤儉持家,終日揮霍無度,把家底敗個一乾二淨,一貧如洗時才悔不當初。富貴時和你一起舟車趁逐的「朋友」,在你貧窮時,早已不見。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富貴時不忘勤儉持家的美德。謹記一點,克勤克儉,家業可興,揮霍無度,坐吃山空!

(3)藝不少學,過時悔

不趁著年輕時學一門手藝,等到上了年紀自然就知道後悔了。許多人年輕時無所事事,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此時才醒悟過來,後悔當初如果用心學一門手藝,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年少學藝,事半功倍,而若是在應該學習的時候,懶惰虛度,只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別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頭白髮催將去,萬兩黃金換不回。」

(4)見事不學,用時悔

經一事,長一智,社會是學到老的終身大學。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學問。

逢事留心,隨時學習,會讓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錯不長記性、遇事就躲在一邊的人,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能追悔莫及。

(5)醉發狂言,醒時悔

俗話說,酒壯慫人膽。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飲猛拼,看似豪爽,卻在醉酒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胡言亂語,嘔吐遍地,甚至做出難以挽回的事。

第二天酒醒後,回想起昨天的點點滴滴,不禁羞愧難當。要知道,中國人的所謂「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當成傻子看,你又何必自以為海量,爭一時之雄呢?

(6)安不將息,病時悔

平時不注意保養身體,病來如山倒;在疾病中,懺悔自己為什麼不保護身體,可惜病一好轉,就全忘了。這一點在現代人身上尤為突出,許多人為了工作沒日沒夜的加班,也有人醉生夢死,夜不歸宿,結果把身體累垮了。

現在拿身體換金錢,日後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的身體。名利的計較、瑣碎的操勞,到頭來,哪比得上身體健康的重要,要知道,世間唯有生死才是大事。

人生在世,很難做到無怨無悔。遺憾沒有考到心意的學校,遺憾沒有堅持最初的夢想……在遺憾之餘,你是否真正的拷問過自己的內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發於本心?

人不能因為後悔而停滯不前,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站內相關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