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之人生智慧故事:孟母三遷

在中華傳統文明歷史裡,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這裡面講述一位母親因正確選擇對兒子有利的教育環境而實現兒子成才之路的感人故事。

孟母的智慧

在《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故事中,孟母見兒子因「居住之所近於墓」而「學為喪葬」,便「遷居市旁」。又見其「嬉為賈人炫賣之事」,而選擇「捨市」。後又因兒子「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而再次遷於「學宮之旁」。直到目睹孟子學習官員入文廟時所遵循的禮儀規範時,才最終下定決心「居於此」。

「孟母三遷」原文

據漢劉向「烈女傳·鄒孟軻母」記載: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捨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孟母三遷」譯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說:「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孟母三遷」之現代借鑒意義

是的,身為父母者理應肩負教育的責任,審時度勢,重視環境對子女的影響和作用。正是由於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為兒子「三遷」的孟母,才造就了對中國文化及教育體系影響深遠的一代儒家宗師孟子。

這個世代傳承的成功案例,讓天下父母競相效仿,以此達成「望子成龍」的夙願。在中國現時的社會「戶籍制度」及不接收流動人口子女的背景下,不知發生過多少世道滄桑的故事,或許只有了悟其中「三遷」的真正蘊含的深意,才能幫助自己達成所願,成就孩子的未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