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書及後世有關記載,我們知道孔子不但文武全才,而且身懷特異功能。由於文化斷層的緣故,現代人很少閱讀古文,即使提起相關事由,也大多是涉獵情趣,不求甚解。孔子和顏回登泰山運用特異功能“千里眼”之後不久,年紀輕輕的顏淵為什麼頭髮變白牙齒脫落並發病死去?
運用特異功能“千里眼”
顏回,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生活在公元前521年至公元前481年之間。在明朝時,有人在岱顶孔子庙前建立“望吴圣迹”石坊,今天人們稱之“孔子岩”,這裏流傳著孔子和颜渊運用特異功能“千里眼”的故事。
據記載,有一次,孔子带着得意门生颜回一起出遊,登上魯國境內的泰山(岱)後,師生二人開啟特異功能-遙視功能,向東南方向眺望。孔子問顏回有沒有看到蘇州的閶門。閶門是蘇州古城的西門。顏回遠眺了一會兒,回答道:「看到了!看到了!」孔子又問道:「門外有什麼東西?」顏回答道:「門外有一匹練。」練是潔白的熟絹。這時孔子發現顏回功力不足,趕忙用手轻抚顏回的眼睛,不讓他再運用特異功能遠眺。也因為這個原因而趕忙一起下山。下山後不久,年紀輕輕的顏淵便頭髮變白,牙齒脫落,發病死去。古書上說他「用眼力極目而望,精氣耗盡」而夭折。
古書中的記載
据《孔子家语》记载:颜子与孔子上鲁泰山,孔子东南望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以示之: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白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而在《论衡·书虚》書中記載:颜渊与孔子俱上鲁泰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因与俱下。
當然,還有的古書記載了當時顏回還看到“白练之状”的前邊有一束“生藍”(即今天的草料),孔子說:「那不是一匹練,那是一匹白馬在吃草呢!」孔子繼而問道:「你知道為什麼用匹來計量馬嗎?」顏回自然不知道。於是,孔子解釋道:「在陽光下,馬的影子有一匹那麼長,也就是長達四丈,故此稱馬為馬匹。」然後,孔子才發現顏回功力不足的情形而下山。
分析解密
這裏我們可以看出:
孔子師徒極目而望超過千里,是名符其實的“千里眼”(遙視功能)。我們可以用Google地圖來計算一下泰山與蘇州城西門的直線距離,最少也有一千四百多公里。如果用肉眼看,即使古代沒有今天的空氣污染,也即使空氣的透明度,能見度非常好,也不可能可極目千里,最多也只能看幾公里的範圍。而且,也不可能看的準確而細緻。
如果用肉眼睛,無論顏回怎樣瞪大眼睛看,孔子也用不著擋著他,不讓他再繼續看,更不會因此而著急一起下山。因為那傷不了身體的,顏回也不會頭髮變白,牙齒脫落。其實,在修煉界的人,很容易明白孔子和顏回是在使用特異功能。
儒家向來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重個人的品德修養。在“修身”的靜修中可以開發出特異功能,包括千里眼(遙視功能),但運用功能的時候是要消耗自身能量的。顏回的功力顯然不足夠應用,勉強開啟特異功能導致其能量精力瞬間過度消耗,等孔子發現阻止的時候,為時已晚並顏回的身體已經受到嚴重傷害。
歷史留給後人的教訓是深刻的,對特異功能千萬不能抱著有求之心,更不可以輕易應用於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