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集美德於一身
位於十二生肖第八位的羊,溫順可愛,性情柔中有剛。羊有角不觸人,殺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義、知禮,集美德於一身,被描述為義畜,常常作為祭祀的祭品祭拜天地。所以羊得到華夏先人的特殊喜愛,被視為一種吉祥、美好的化身。在甲骨文時代「羊」就是吉祥的「祥」的本字。
羊還被塑造成各種藝術形象。在古老的岩畫和陶器上,有它們美麗的身影;從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銅罍」,到漢代的「羊型銅燈」、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當今的年畫、剪紙等各種民間工藝品,羊的形象隨處可見,給世世代代的人們帶來了莫大的審美享受。
「美」「善」與羊相關
古人用象形法造出「羊」字,並由此衍生出很多字。《漢字大字典》中,以「羊」為部首的漢字竟多達204個。而最美好的三個字:「美」、「善」、「義(義)」,都包含「羊」字。這其中蘊含什麼特殊意義呢?我們從象形文字的最初造字結構上,也許可以一探究竟。
甲骨文的「善」 字是「羊」與「目」的組合,甲骨文的「美」 字是「羊」與「大」(成人的意思)的組合。
(美)(善)= (羊,祥)+ (目,眼睛,表示神態安詳,所謂「慈眉善目」。)
(美)= (羊,祥)+ (大,成人)
金文中「善」 字是「羊」與「言」的組合,表示語言親切。
所以在古人看來,「善」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眼神中傳遞出的安詳平和,語言透露出的親切慈祥。
這表示人的神情安詳。在古人眼裡,善就是美,像羊那樣安詳寧靜、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善良人最美。
而涵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義(義)」字,同樣是羊字頭。在《說文解字》中說,在造字之初,「美」、「善」、「義(義)」,三個字是同樣的含義。
意象和象徵
羊還是正義的化身。相傳堯帝的大臣皋陶有一頭獨角羊,他在治理監獄時,這隻羊對嫌疑犯「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極為靈驗。此後,獨角羊作為秉公執法的象徵,其形象成為歷代執法者官服的圖案,直至清末。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羊,已經遠遠不再是作為一種動物而存在,而是成為了一種美的意象和一種精神的象徵,體現在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羊開泰
「三羊開泰」本為「三陽開泰」,最早出自《易經》,本意是指「冬去春來」。
《易經》裡每個月對應一卦。農曆11月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所以11月為復卦,一陽生;12月為臨卦,二陽生;正月為泰卦,三陽生,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因此稱為「三陽開泰」。
在《易經》64個卦名當中,「泰卦」是好卦。「陽」和「羊」同音同調,「羊」又同「祥」。所以「三陽開泰」又稱「三羊開泰」,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表示大地回春,萬象更新。
「三羊開泰」也包含著「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意思。
五羊銜谷
在中國,有一個城市和羊有著很深的淵源,那就是被稱為「羊城」的廣州。 「羊城」因何得名?這源於「五羊銜谷」的傳說。

相傳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曾一度出現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樂聲。並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
每隻羊的口中銜著一株優良稻穗,仙人降落地面後,把稻穗交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饑荒。隨後,仙人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從此,廣州便成了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五羊城」、「羊城」名稱的由來。
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又被稱為神傳文化,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曾經演繹出無數優美的神話傳說,佛家與道家的修煉者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