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母教子「修身為萬民」

北宋寇準自幼喪父,家境清貧,全靠母親織布度日,寇母常常於深夜一邊紡紗一邊督導寇準苦學成材。

後來寇準進京應試,得中進士。喜訊傳達家鄉,寇準母親正身患重病,臨終前她將親手畫的一幅畫交給家人劉媽說:「寇準日後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錯處,你就把這幅畫給他!」

後來,寇準做了宰相,為慶賀自己的生日,他請來了兩台戲班,準備宴請群僚。劉媽認為時機已到,便把寇母的畫交給他。

寇準展開一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畫幅上面寫著一首詩:「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訓,寇準再三拜讀,不覺淚如泉湧。

於是立即撤去壽筵。此後潔身愛民,秉公無私,成為宋朝有名的賢相。

為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古代的家庭教育都是以倫理道德作為教育的最高價值取向的。

古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重視子女的道德教育,才是真正為孩子著想,因為德是做人最根本、最本質、最美好的東西,是一切福份的源泉,是留給孩子的最可靠的財富。◇

站內相關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