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之人生智慧-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在中華文明歷史中演繹為內涵深刻的成語,用來比喻做事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勞。

最早的出處於《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在宋朝時,羅大經所著的《鶴林玉露》第十卷中引用:「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故事由來

宋朝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張乖崖看見他頭髮旁的頭巾下藏著一文錢。就盤問他,他說是錢庫中的。張乖崖就下令拷打小吏,小吏很不服氣,說:「一文錢算什麼!就因為一文錢你竟然拷打我?你即使能打我,但不能殺我!」

張乖崖大怒,提筆寫下判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斬首。」意思說,一天一文錢,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用繩子來鋸木頭,時間長了,木頭會斷;水滴石頭,時間長了石頭會被水滴穿。

有句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說的也是類似的意思。

是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人生的旅途中,選定正確的方向後,能夠堅持不懈,最終會有成功的時候。

站內相關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