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长生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根据中医理论,围绕生命的“精、气、神”三宝,形成多层护卫着生命的保护屏障,抵抗疾病与邪气的侵扰,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养生长生)之道。

中国传统养生有药补,食补,气补,神补。而且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

通常,大家能接触和运用的多是药补和食补,颐养精力,气补就不常见了。如果能知道和运用神补的,那简直是罕见了。

何谓精气神三宝

“精”是人体精微的、维持生命活力的一种基本物质,不仅是血液与“肾精”,还包括人体吃进去的粮食、水等—— “水谷精微”近似于精的物质。

“气”也叫“元气”,是生命的本原,是人身的能量之源。气分布于整个身体的场中,不仅仅局限于身躯。人生命的真气精华在人体的丹田部位。所以,中国传统养生比较倾向于要求气沉丹田。

“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行动等外在生命活动表现,主要通过眼神、面色、表情、动作、语言等等表现出来。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就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失神,或无神,是病情深重,精气不足,或血脉虚弱,正气不足等。

在人的精神意识或灵性生命里,大家熟悉的名词里有三魂七魄等,中国传统文化概括称之为“神”,“元神”。“元神”反应生命的本性,他是神圣、纯真、善良的。人有道德感、有善良的心就是因为人有“元神”的存在。

神的表现与心理状态有关,心胸宽广、精神愉快、无忧无虑,容易有得神的特征,而贪婪妒忌、忧虑猜疑、争名夺利、生气发怒的人,容易有失神的表现。

精气神的相互关系

生命三宝不仅代表生命的成分,也显示其层次的高低;“精”是有形的,“气”与“神”是无形的(眼睛看不到);其中,“神”的层次最高,组成粒子最小,能量最大,是人真正的主宰,也叫做“元神”,大体上是人们常说的“灵魂”。

精与气又互相依存,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气”、“神”三宝中,“养神”尤其重要。养神的要旨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也就是说,要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诱惑。

这样才能养护先天真“气”,使“精”与“神”紧密结合,达到真正保养“精”、“气”、“神”的养生最高目标–长生,也就是说重视人的心性及身体修炼。

站内相关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