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学中,自古就有:四季对应五脏之道,所以一年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人体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长夏养脾,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春季养生

春季,对应于人体则为肝,所以春季是人体肝气最畅旺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春长者少。”

以五行来讲,春天的气通到肝脏,而肝脏所表现出来的情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中的怒,所以在春天肝气会较旺,只要稍受刺激就比较容易动怒,因此古老养生学认为,春季是调养肝脏的好时机。保持肝脏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在生气时,气不要压抑而是要调达;凡事想开点,让自己心态保持祥和,平静。

春季的气候是刚从寒冬转暖,所以还夹有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情况,故俗称“春天后母脸”。在这气候多变的季节里,预防风寒的保暖就特别重要。

春天的气跟同时期的植物一样百芽待发,气会走到我们身体的表面,为了让气血能舒展顺畅,衣服穿着不要太紧绷尽量宽松,以减少对身体的压迫。此季节的代谢也比较强,所以在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稍微辛的、比较干温、清淡的食物,通常春季比较少用补养药膳,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即可。

夏季养生

夏季,是养心的季节。此时心阳旺盛,随着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夏季的阳气就比较旺了,此时气候渐热,很容易流汗,“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度,心气就容易消耗。夏天昼长夜短、阳盛阴虚,白天属阳、晚上属阴,所以可以稍微晚一点睡,但是年纪大的人宜十一点前就寝,年轻人则不要超过十二点半。

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做好“精神养生”。夏季宜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等,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怡养心神, 切勿发怒,否则,损伤心脏,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若因工作关系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的话,要注意水分的补充。通常民间最常喝凉茶、苦茶、冬瓜茶、薏仁汤、绿豆汤、莲藕汤等,而炎夏吃西瓜最好,它有利尿之效。有一种说法“半夜吃西瓜会拉肚子”,主要是西瓜性寒凉利尿,而晚上属阴,阴上加寒很容易腹泻,热性体质的人就不怕这一点。一般而言,孩童和老者尽量不要在晚上吃西瓜,可善用中午或早上阳气比较重的这段时间吃。

自古以来,中医夏季保养有“夏治冬病”的说法。例如,如果某人在冬天好发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或者在冬天容易拉肚子,那么他很适合在夏天的三伏天(初伏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中伏在第四个庚日,末伏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做灸疗。就是善用三伏天气热,体内阳气最旺,毛孔最开张时,选用一些助阳开窍、袪湿化痰的中药做成灸饼,敷贴在背部一些重要的穴位,使药物由体表到经络、脏腑,直接作用到宿痰潜伏之处,将之驱除以达夏治冬病的目的。

秋季养生

秋季,是养肺的季节。肺气在秋季最旺盛。这时,肺的制约和收敛功效强盛。《黄帝内经‧素问》指出:“秋凉冬寒,阳气渐衰。”

秋天的气与我们的肺脏是相通的,秋属金,通于肺,开窍在鼻,液通于涕,肝之液在眼泪,心之液在汗,肺之液在涕,秋天的气候是由热转凉,俗称“秋老虎”。就是夏天的炎热尚未清除,而又间杂东北季风带来的寒湿,尤其在白露的节气,雨水较少气候较干燥,寒热的变化大,所以这时候容易伤风感冒,也容易引发旧疾,因此秋季的保养很重要。

秋天比较内敛,尽量不要吃辛辣的东西,但可吃一些带酸的东西如:乌梅、柠檬或中药的五味子等较收敛的食物。而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也都不错,甘蔗汁是秋天很好的保养品,如果体质怕凉的人可以把它温一下,在台湾有很多用火烤的甘蔗,秋天吃是很好的。也可以吃一些百合粥(百合熬稀饭)或牛奶杏仁。身体虚弱和肺机能较差者,可以煮稀饭放一些黑枣,这在中医称之为“培土生金”,黑枣是顾脾胃的,但对肺部也有很大的帮助。“培土生金法”就是善用消化系统来增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强的话,免疫系统就会改善。

秋收意味着内敛,如果您秋天还一天到晚想事情,那您的肺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不好,所以,提醒您,要开始收敛思绪,控制心情,遇事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

冬季养生

冬季,是养肾的季节。自然界的动植物,特别是谷物类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人体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会养心者,则会长生。明代《养生四要》中说: 一个人如果有仁德之心,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忍世间难忍之事,善心待人,即是仁者,“仁者寿”。

在冬天,应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可吃一些热食,但不宜燥热。基本原则就是能够“保阴潜阳”,保阴潜阳的食物如:黑木耳、白木耳、芝麻等。

人们比较习惯吃一些辛辣高热量的东西,这些热能很容易积在我们的体内,这些热能属阳性,而阴阳要达到一定均衡的状态,如果阳气过盛的话,会把我们体内的阴气消灭,所以会变成一种阴虚的状态。体内的阴气被阳气截走了,人体内会释放出一种凉的滋润的津液来抵销它,那无形中我们体内的阴液就不足,而造成“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在冬天没事,但到了春天就发了,所以冬天没保养,春天就容易得到一种温热病。

冬季养生基本的原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站内相关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