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集美德于一身
位于十二生肖第八位的羊,温顺可爱,性情柔中有刚。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被描述为义畜,常常作为祭祀的祭品祭拜天地。所以羊得到华夏先人的特殊喜爱,被视为一种吉祥、美好的化身。在甲骨文时代“羊”就是吉祥的“祥”的本字。
羊还被塑造成各种艺术形象。在古老的岩画和陶器上,有它们美丽的身影;从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
“美”“善”与羊相关
古人用象形法造出“羊”字,并由此衍生出很多字。《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多达204个。而最美好的三个字:“美”、“善”、“义(义)”,都包含“羊”字。这其中蕴含什么特殊意义呢?我们从象形文字的最初造字结构上,也许可以一探究竟。
甲骨文的“善” 字是“羊”与“目”的组合,甲骨文的“美” 字是“羊”与“大”(成人的意思)的组合。
(美)(善)= (羊,祥)+ (目,眼睛,表示神态安详,所谓“慈眉善目”。)
(美)= (羊,祥)+ (大,成人)
金文中“善” 字是“羊”与“言”的组合,表示语言亲切。
所以在古人看来,“善”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眼神中传递出的安详平和,语言透露出的亲切慈祥。
这表示人的神情安详。在古人眼里,善就是美,像羊那样安详宁静、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善良人最美。
而涵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义(义)”字,同样是羊字头。在《说文解字》中说,在造字之初,“美”、“善”、“义(义)”,三个字是同样的含义。
意象和象征
羊还是正义的化身。相传尧帝的大臣皋陶有一头独角羊,他在治理监狱时,这只羊对嫌疑犯“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极为灵验。此后,独角羊作为秉公执法的象征,其形象成为历代执法者官服的图案,直至清末。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已经远远不再是作为一种动物而存在,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意象和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羊开泰
“三羊开泰”本为“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本意是指“冬去春来”。
《易经》里每个月对应一卦。农历11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所以11月为复卦,一阳生;12月为临卦,二阳生;正月为泰卦,三阳生,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因此称为“三阳开泰”。
在《易经》64个卦名当中,“泰卦”是好卦。“阳”和“羊”同音同调,“羊”又同“祥”。所以“三阳开泰”又称“三羊开泰”,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三羊开泰”也包含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意思。
五羊衔谷
在中国,有一个城市和羊有着很深的渊源,那就是被称为“羊城”的广州。 “羊城”因何得名?这源于“五羊衔谷”的传说。

相传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曾一度出现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人民不得温饱。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并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
每只羊的口中衔著一株优良稻穗,仙人降落地面后,把稻穗交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随后,仙人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从此,广州便成了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五羊城”、“羊城”名称的由来。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又被称为神传文化,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曾经演绎出无数优美的神话传说,佛家与道家的修炼者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