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所至:缇萦救父与汉文帝废除肉刑

具有纯净孝心的孩子对家庭来说,是莫大的福分。中国有句古话:“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其体现出的能量在某种环境下,甚至会改变社会的风气,让所有人都会受益。缇萦救父就是典型的例子。

缇萦救父

西汉初期,有一位名医叫淳于意,他的医术很高明。但淳于意有个怪癖,凡是碰上无法医治的病人,他就会拒绝下药。因此他得罪了一个权贵,遭诬告,而被判了肉刑,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

临行时,淳于意对五个女儿长叹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听了父亲的话后,15岁的小女儿缇萦决定随父进京。

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父亲已经上了年纪,禁不起肉刑的痛苦。民女愿入宫为婢,为父亲赎罪,希望皇上开恩。”

仁慈感人的汉文帝

当时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本身就是大孝子,在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中被列为亲尝汤药的主角,说他虽然是皇帝,在他的母亲病重时他亲自给母亲喂药。

母亲病重时,汉文帝亲自给母亲喂药(网络图片)
母亲病重时,汉文帝亲自给母亲喂药(网络图片)

看了缇萦的上书后,汉文帝将心比心,深深被缇萦的一片孝心所打动。而且汉文帝也是一位对百姓非常仁慈的皇帝,于是他当时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回宫后又昭告天下——废除刺面、割鼻、断足等“肉刑”。

汉文帝下诏说:“《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才是百姓的父母。现在人有了过错,还没教化就加给刑罚,即使有人想改过从善也没有机会了。我非常怜悯他们。施用刑罚以割断犯人的肢体,伤犯人的肌肤,致身体残废,是多么残忍而不道德呀,这样做,难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吗?应该废除肉刑。”

汉文帝还废除了连坐法。他说:“法令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既然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就不应该株连他们无罪的亲人。”

因为汉文帝的仁慈,许多官吏也能够体恤百姓、断狱从轻。而老百姓也效仿汉文帝的孝行,一时全国上下都以孝顺父母为荣。

整个国家在文帝的治理下,政治清明,一派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汉景帝继位后,一切皆承袭文帝的制度。汉朝历经两位皇帝的仁政、充分的休养生息后,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推行仁政者,用德行来教化民众,使整个社会人心向善,往往可以开创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相反,不倡导善良宽容美德,过度使用暴力手段,这样的暴政统治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终摆脱不了短命和解体的命运。

原因何在呢?儒释道三家都认为,天道是公平无私的,护佑善良、惩恶扬善是永恒不变的天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