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氏:制天干地支,定岁时节候,传出揭开事物规律的密钥
天皇氏,原始意义的三皇之首,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相传是盘古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位君王。
天皇氏
因为历史太久远,“三皇”的说法有好些版本。但通常,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和人皇氏。与后来所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版本,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有所不同。
天皇氏,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有兄弟十二人,但这十二个兄弟身材相貌长得都一样,无法分辨。他们在昆仑山以木德王天下,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共在位一千八百年。
根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初立,天始于北极,地始于昆仑,日月五星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后,日月五星一轮转,有天皇氏号为防五,天皇共有十三人,皆为兄弟,相继而治,以木德称王。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定天象,法地仪,作干支以定日月行度,共治一万八千岁。
据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众仙记》所说:开天辟地的盘古真人,是天地之精华,自号元始天王。天地构成之后,忽然在石涧积血之中生出太元玉女。太元玉女一出生便会说话,常游玩于大地之上,仰吸元气,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二人,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再后来的伏羲、神农等五帝是其后裔。
天皇氏治世时期,百姓虽然相安无事,但是生活在寒来暑往之中,四季更替,万物变换,却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因为,盘古虽开了天地,这纪年之法,却未告诉世人。于是天皇氏十二兄弟商量,制天干地支的历法,用以定岁时节候。
天干地支纪法(干支纪法)
先制定了十天干,以天为主,天和干相连叫天干,用来纪年。
十天干分别是:关逢(甲jiǎ)、旅蒙(乙yǐ)、柔兆(丙bǐng)、强圉(丁dīng)、著雍(戊wù)、屠维(己jǐ)、上章(庚gēng)、重光(辛xīn)、玄默(壬rén)、昭阳(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又有五行属性: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以地为从,地和支相连叫地支,立十二地支之名以纪时。
困敦(子zǐ)、赤奋若(丑chǒu)、摄提格(寅yín)、单阙(卯mǎo)、执徐(辰chén)、大荒落(巳sì)、敦牂(午wǔ)、协洽(未wèi)、涒滩(申shēn)、作噩(酉yǒu)、阉茂(戌xū)、大渊献(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纪法,用于纪日、纪月、纪年、纪时等,也就是说,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时有干支。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为一周期,循环往复,称为一甲子。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从此以后,人们开始用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五运,来概括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动变化规律,知晓阴阳观念。
天干地支可能隐藏银河系的重大秘密
天干地支虽然简单,只有二十二个字符,但内涵却深刻博大,发明影响重大而深远,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而且,后人结合五行八卦,运用到易经中,可以知道过去、未来的许多事情。
在唐朝的时候,在天干地支的基础上,发展为以年、月、日、时的“四柱”预测术,后来经过宋朝、明朝、清朝的不断发展,“四柱”预测术依然非常重要。
据《史记·律书》和《说文解字》等的记载, 把天干的辞义解释为:
甲:植物破甲之时;
乙:屈曲生长之时;
丙:天气明亮之时;
丁:丁壮之时;
戊:丰茂之时;
已:纪识之时;
庚:成熟之时;
辛:更新之时;
壬:怀妊之时;
癸:揆度之时。
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天干是一岁中10个时节的物候。
根据《释名》和《史记·律书》《说文解字》,把十二支名称解释为:
子:万物孳生之时;
丑:扭屈萌发之时;
寅:发芽生长之时;
卯:破土出苗之时;
辰:舒展生长之时;
巳:阳气盛壮之时;
午:阴阳交替之时;
未:尝新之时;
申:成熟之时;
酉:煮酒之时;
戌:衰老枯黄之时;
亥:收藏之时。
看看,这十二地支也清楚地表明了一年中植物生长过程的12个时节。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在古时的中医,就运用天干结合五行及人体五脏器官,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比如说: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脾病甚于甲乙,愈于庚辛;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已;肾病甚于戊已,愈于甲乙等。
天干地支有10、12、60的周期,而60年周期是普遍现象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以长江洪水为例,从1827年以来的17次洪水,分别是1827、1849、1860、1870、1887、1905、1909、1917、1931、1935、1945、1954、1969、1980、1991、1996、1998。
1870年,1931年和1991年相隔60、61,三次都是全流域性的。而1935年和1996年相隔61年,两次都是区域性的。而黄河的水量10年一个小变化,60年一个大变化。
也就是说,天干地支配合五行八卦,能揭开事情发展的神奇规律,窥知或预测气候环境变迁,个人命运机遇,一个国家国运的变化,以至宇宙的秘密信息,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许多先知的预测都离不开它。这里有一个史书记载的孙武预言“越强而吴尽”的历史故事。
孙武预言:“不到四十年,越强而吴尽”
公元前511年,吴王阖闾丢失了一把“湛卢”宝剑。后经多方寻找,得知此剑被楚昭王得到。据说这把宝剑蕴含五金之英、太阳之精,佩戴它的人会更加神勇、威武。倘若人君行事逆天悖理,宝剑就会自行飞离。当时吴王阖闾为厚葬爱女胜玉,坑杀上万名百姓为其陪葬。一夕之间宝剑离开吴王,夜晚飞入楚昭王枕旁。
因一把宝剑,吴王大举兴兵攻占了楚国两城。吴王出兵前,要求越王允常派兵相助。但越王没有派兵,所以吴王非常生气,回兵之后,准备再次兴兵攻打越国。
孙武就把他拦住,说这个仗不能打。孙武没有做任何战争实力的对比和分析,他跟吴王阖闾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他说:“方今岁星在越,伐之不利”。因为孙武夜观天象,发现岁星(木星)对应着地上的越国。如果对岁星所在的区域进兵,就是冲犯太岁,大不吉利。
什么叫做太岁或岁星呢?太岁即人们通称的木星,又名太阴、天一、青龙,俗称岁君、岁神。 木星运行轨迹与日月及其他星辰方向相反,是由西而东,它绕太阳一周大概为十二年。实际上是十一年又十个月,将近十二年。把黄道分为十二宫,所以木星绕太阳旋转,每年在黄道十二宫中的一宫里。
为方便纪年,人们认为有一个假星或暗星,运行轨道与日月星辰方向相同,由东而西,时间、位置则与木星相结合,又把木星绕天一周十二年,分成十二段,配合十二地支,用以纪年,称为十二辰,或称年太岁。
在《史记》中专门有一本书叫《天官书》。史记里边有一百三十章,其中有八章叫做“书”,“书”其中有一章叫做《天官书》,讲的就是天上星体变化和地上人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说岁星在某一宫,那个宫在地上是对应了一个区域,如果你在这个区域用兵,按照《天官书》的讲法就是犯太岁,所以这一定会出问题。
孙武劝吴王要遵循天意行事,不可一意孤行。结果阖闾不听,就带了大兵去征伐越国,这一仗打赢了,大掠而还,抢了很多东西回来了。
当然阖闾很高兴了,但是孙武私下对伍子胥说:“不到四十年,越强而吴尽。”伍子胥当时不以为然,但是默默地把孙武这句话记下来。从公元前510年孙武预言开始,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吴国灭亡真的没有超过四十年。
编后感语 -“天干地支”是史前文明
既然“天干地支”这么重要,它究竟来源何处?
这是小编在编写本文时,冒出的问题。灵光一闪,思绪飞扬,“天干地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与五行,八卦,周易配合使用。大家知道,河图、洛书、周易、八卦都是史前文明,那么“天干地支”和“五行”应该也是史前文明。
而且,如果真是相传是盘古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位君王-天皇氏的发明,这个史前文明很可能还不是一期的,很可能是史前文明之前的史前文明,甚至有更古老历史。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能创造出蕴含深刻奥秘的历法呢?为什么是60年这个周期而不是其它呢?
因为古代中国是“神州”,是神传文明,这个文化的传承最初来自天上,当然会蕴含深刻奥秘。也就是说,这个十大天干,十二地支形成的匹配运行所形成的稳定的周期与机理,很可能在更大的天体范围或天上,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象变化。这个天象变化对应到人类社会,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个天干地支,很可能是揭开银河系发展规律的秘密钥匙。
用现代科学的话语来说,这个“天干地支”和五行及周易,是怎样尖端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