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如何面對選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一位知名的心理病醫生退休後,撰寫了一本醫治心理疾病的專著,足足有一千多頁。而當他談論這本書時卻說:「這本書裡有治療方法三千多種,藥物一萬多樣,但所有內容總結起來,只有四個字——如果、下次。」他解釋說:造成人們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這兩個字:「如果當年我不放棄學業」,「如果我當年不傷害這個朋友……」而最終解決辦法只有一種,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機會再進修」,「下次我會彌補對朋友的傷害……」。

其實人生就像一道選擇題,我們必須不停地做出選擇,有時也難免為錯誤的選擇而後悔。所以先人告誡我們:「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但這裡指的還是一般的選擇,而有些重大的選擇可能直接決定了我們人生的軌跡。這種選擇一旦確定,就可能沒有下次挽回的機會了,因為「後悔的藥沒處買」。

三國中有一個故事,說曹操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後來華佗為曹操治病,使用針灸為曹操暫時解除了痛苦。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要根治需要先飲「麻肺湯」(麻沸散,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做開顱手術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藉機殺他,於是命令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死在獄中。後來曹操最疼愛的小兒子曹沖病重,他悲傷地說:「後悔害死華佗,這孩子看來是沒救了。」最後曹操也死於頭風病。

曹操為自己錯誤的選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果不是他疑心太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會把善意的勸告當作惡意謀殺了。在生活當中,一個人的知識、智慧總是有限的,而善於聽取別人的勸告——抱著虛心而非成見、理解而非猜疑的態度,可能會增加我們正確選擇的機率。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聽善思才能不錯過生命中的良機。◇

站內相關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