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人文初祖”

轩辕黄帝是谁,他真的存在吗?

轩辕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当时的“天下共主”。相传轩辕黄帝出生于三月初三,民间有俗语流传:“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目前最早明确记载对轩辕黄帝的传世文献,是出土的战国中期齐威王时期的铜器,铜器刻着铭文“高祖黄帝,迩嗣桓文”。

历代文献记载,《汉书人表考》中说:“黄帝,有熊国国君武王少典之子。少典娶有蟜氏,名附宝,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于天水。”《史记·五帝本记》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唐朝《轩辕黄帝传》记述:“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其母西桥氏女,名附宝,瞑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附宝感之而有娠。以枢星降,又名天枢。怀二十四月,生轩辕于寿丘”。

用现代汉语说:轩辕黄帝出生于有熊国,父亲是有熊国国君叫少典,母亲叫附宝。有一天,附宝看见一道电光绕着北斗天枢星周围,光芒穿透夜空,照亮了郊野。附宝因此受到感应而怀孕。怀孕二十五个月后,在轩辕之丘生下黄帝。轩辕黄帝的出生很不一般,这对于被现代科学观念很强的人来说,可能有些难理解,但出土的铜器铭文,证明一个确凿的事实:轩辕黄帝真有其人。

轩辕黄帝为什么尊为“人文初祖”?

“华夏始祖”,“人文初祖”,“人文始祖”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指中华文明体系源头那位开始的祖先。轩辕黄帝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尊为人文始祖,这个与他开创中华文明有关,从吃穿住行、文字、姓氏,婚姻到葬礼,从治国,医学,音乐,历法,农业、手工业、建筑、兵器制造、交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后世传承延续的,基本都在这个文明体系范围之内。

轩辕黄帝统一中华与华夏民族的诞生

在黄帝之前的天下共主是神农氏的炎帝。据《吕氏春秋》记载:神农氏一共传了十七世。这十七世都沿袭神农氏的称号,都称为炎帝,最后一代炎帝名叫榆罔。到了榆罔时期,神农氏的统治已经走向衰败,诸侯不再听从他的号令,恃强凌弱,战乱不断,生灵涂炭,而炎帝榆罔也没能力约束或讨伐那些作乱的诸侯,天下大乱。

轩辕黄帝继位成为有熊国国君,注重德行,教化百姓,渐渐国家大治。同时积极增强武备,加强防守,发明了车和船,使交通变得非常便利,并将之运用于军事,用车作战,用弓箭等先进武器装备军队。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若干年后,有熊国被治理得非常强盛,威望越来越高,各国诸侯不断归附于他。

最终,炎帝榆罔与轩辕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的旷野展开了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战。经历阪泉三次角逐后,炎帝失败并臣服,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并协助轩辕黄帝发展农业。重视德行的轩辕黄帝取得了胜利后,没有屠杀炎帝部落,双方结盟,促成了炎、黄两大部族的大融合,华夏民族从此诞生。所以,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当时生活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的九黎族,其首领蚩尤,强悍凶猛,经常侵扰其他部族,杀戳无辜。轩辕黄帝整合了炎、黄两大部族后,在涿鹿之野打败和灭了蚩尤后,又经历了大小共五十二战,讨伐不服帝命的诸侯,首次统一了中华。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

轩辕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了华夏族的帝王,制定典章,举荐贤能,封禅祭天,大治天下。史载轩辕黄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称黄帝,揭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幕。

涵盖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发明创造

兵法布阵

九天玄女传授给了轩辕黄帝天书《龙甲神章》,具体内容无法确知,据说内容涉及到天地之道、阴阳机要、兵法、布阵、号令鬼神等天机秘术。黄帝令风后根据天书的内容,演绎出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等。据说后来这些秘学一直在世外秘密流传,曾传给过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

镇邪大鼓

九天玄女还教轩辕黄帝制造了八十面夔牛鼓。《山海经》记载:东海入海七千里处,有一大山叫流波山,山中有巨兽,样子像牛,通体白色而无角,只有一只脚,它每次出入水中都会招来大风雨,能发出日月一样的光芒,叫声像打雷一样,巨兽名字叫夔。轩辕黄帝用它的皮制成鼓,用它的骨头作鼓槌,声音能传到五百里外。后世的中华文化中就出现镇邪的威风大鼓。

治国方略

在治国制度上,轩辕黄帝奠定天下后,“黄帝始分土建国”,“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在荆山(位于陕西中部)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设立史官,而后中华历朝历代都沿袭了史官制度。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理大臣。定期巡视各地,了解民生民情。

凤凰降临人间,在宫中筑巢,龙为轩辕黄帝驾车,麒麟游走于苑囿(明朝 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局部)

造屋筑城

轩辕黄帝教百姓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当然也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黄帝下都”。《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仓颉造字,隶首作数,容成造历

轩辕黄帝令仓颉造字,黄帝还命令大臣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命令大挠作甲子,容成造历。据说隶首精通于数,开创了中国的数学,最原始的算盘和算术据说都是隶首发明的。制定了当时的历法《调历》,再经过以后历代的完善修改,就成了沿用至今的《黄历》。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

纺织技术

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为西陵氏女,发明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那时有一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轩辕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轩辕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

中国传统服饰的开端

轩辕黄帝命伯余作衣裳,胡曹发明帽子,于则发明鞋。《周易》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据说黄帝之前,人们穿的是兽皮及麻葛短衣,作用只是用来遮羞、抵御风寒、保护身体。从轩辕黄帝开始,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正式的衣裳,才将服饰作为一种礼仪与制度,教化天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黄帝作衣裳应为中华汉服文化的起始。

蒸饭烹饪

轩辕黄帝命雍父发明了舂和杵臼,轩辕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彤鱼氏,轩辕黄帝的第三妃,发明了烹调和筷子,负责教人们烹饪饮食,被后世尊为烹饪始祖。黄帝的另一个次妃方雷氏发明了梳子。

五音十二律

轩辕黄帝命令泠纶取谷之竹以作箫管,确立五音十二律。荣猿铸十二钟,作为天下律吕校音的标准。创作了大型乐舞《云门大卷》,用来祭天。黄帝亲自创作琴曲《华胥引》和上古神曲《清角》。《列子》中记载:轩辕黄帝梦游华胥国,醒来后,悟得养身治国之道,便以道治国,经过二十八年后天下大治,差不多治理得同华胥氏国一样,成为半人半神的理想国度。创作上古著名的琴曲《华胥引》,以示纪念。

关于《清角》,《韩非子》中记载:轩辕黄帝在西泰山召开了一次神鬼大会,他乘坐着由六条龙导引的象车,车的左右各站立着一只毕方神鸟,风伯作法为他清扫道路,雨师降下甘露使尘土不再飞扬,虎狼在前面开路,鬼神在后面保驾,腾蛇伏在地上以示恭敬,凤凰在上空盘旋为他遮挡骄阳。轩辕黄帝召集这次鬼神大会后,便创作了《清角》以示纪念。

奠基中国传统医学

轩辕黄帝与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谈论医学,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就是《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 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轩辕黄帝被称为中医始祖。

《占梦经》

轩辕黄帝为战胜蚩尤集团军为忧心的日子里,在梦中得到点化得到两个人的名字,派人寻找,最后在遥远的海边找到了风后,在大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和力牧为将,最后战胜蚩尤。轩辕黄帝因此著有《占梦经》十一卷传世。

圣道之剑

据说是由众神采首山之铜,为轩辕黄帝所铸,名轩辕剑,又称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后传与夏禹。 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乃中华民族的象征。(明李承勋《名剑记》)

规范葬礼

据说在轩辕黄帝确立葬礼之前,人死后便用柴草包裹着,扔到野外,也不埋葬,任凭野兽啃食。轩辕黄帝建立了葬礼,完善了中华礼仪制度,制造棺椁以埋葬死者,使死者入土为安,明示了人类的尊严。

另外,打井,旗帜与冠冕,造舟车及指南车等也是轩辕黄帝时期的创造发明。

中华血统与传世姓氏

《史记》记载:轩辕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中华文化中这些姓氏流传下来共有十二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等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另外《山海经》记载,犬戎、北狄等蛮夷民族也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以德为重,改变部落抢亲陋习

后世之人,把西施看作是天下美女的代表;把最丑的女子,则比作嫫母。轩辕黄帝为什么要娶一位最丑陋的女子──嫫母,作为自己的妻室呢? 那时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暗地抢婚的事件。“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轩辕黄帝身体力行,亲身做到重德轻色,选中了祁部落的丑女为妻,封号嫫母。自从黄帝娶丑女为妻后,部落之间的抢婚事件逐渐减少,最后众人真的改变了。

轩辕黄帝何处去?

司马迁在《史记》上说“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说轩辕黄帝获宝鼎与神策,懂的顺天而治,知阴阳、生死变化之理,行道天下,是个修炼得道之人。

轩辕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明朝石锐《轩辕问道图》局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相传轩辕黄帝曾去向当时的神仙广成子问道,在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的同时还静心修炼。后来,黄帝在桥山山下,铸造了一个大鼎。当铸成那一瞬间,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轩辕黄帝与随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圆满功成。福分不足的群臣来的太迟,只能抓住龙须,结果龙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了。

这时候,万民百姓亲眼看到了这神圣壮观的一幕!那些没跟上的臣子与百姓,感恩怀念之余,把轩辕黄帝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山下的衣冠塚。至今,在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相传这就是轩辕黄帝的衣冠塚,称为黄陵。该县也因此而得名。

结语

古代的中国,被誉为神州大地,五千年的文明是神传的文明。既然是神传的、神照看的文化,必然有超常的现象。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超常高端的“黑科技”,例如河图洛书,八卦,易经,以及几十年前考古发掘的陕西神木石峁古城里(考古界推测极可能是“山海经”所载的黄帝下都),有显微加工科技、高端天文设备等。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看这篇。◇

推荐文章